在中國西北的一處沙漠地帶,有這樣一個傳奇:六個家庭,平均每個治沙造林超過萬畝。這就是八步沙林場“六老漢”三代人的英雄事跡。
八步沙林場
在中國西北的一處沙漠地帶,有這樣一個傳奇:六個家庭,平均每個治沙造林超過萬畝。這就是八步沙林場“六老漢”三代人的英雄事跡。
八步沙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東北,是騰格里沙漠南緣向南凸出的一片內陸沙漠。盡管已是深秋,放眼望去,林場里梭梭、紅棗、榆樹、紅柳等依然茁壯生長、綠意蔥蘢。
八步沙兩山實踐創(chuàng)新基地
為什么叫八步沙?有種說法是諧音“跋步沙”,意思是這里流沙遍地很難行走。因為氣候干旱和過度開荒放牧,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,八步沙寸草不生,肆虐的風沙不斷侵蝕周圍村莊和農田,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。
為保護家園,20世紀80年代初,郭朝明、賀發(fā)林、石滿、羅元奎、程海、張潤元6位村民,義無反顧挺進八步沙,以聯(lián)產承包形式組建集體林場,承包治理7.5萬畝流沙。
與“沙魔”幾番較量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:沙漠確實不好對付。頭頂烈日,腳踩黃沙,幾場大風刮過,活下來的樹苗連30%都不到。
八步沙林場
失敗、嘗試、再失敗、再嘗試……六老漢一邊打聽求教,一邊反復摸索。終于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好法子:樹窩周邊埋麥草,能把沙子固定住,刮風時就能把樹苗保住。從此,“一棵樹,一把草,壓住沙子防風掏”的治沙辦法在八步沙推廣。慢慢地,樹苗的成活率上去了,漫天黃沙中顯現(xiàn)出點點滴滴的綠。經過10余年苦戰(zhàn),六老漢硬是馴服了4.2萬畝沙漠。
為了讓事業(yè)持續(xù)下去,林場成立之初,“六老漢”就約定:“每家必須出一個人,把八步沙治下去。”20世紀90年代以來,賀中強、石銀山、羅興全、郭萬剛、程生學、王志鵬陸續(xù)接過老漢們的鐵鍬,成為第二代治沙人,開始創(chuàng)新應用“網(wǎng)格狀雙眉式”沙障結構,實行造林管護網(wǎng)格化管理。
八步沙林場
2017年,郭朝明的孫子郭璽加入林場,成為第三代治沙人,全面嘗試“打草方格、細水滴灌、地膜覆蓋”等新技術,從防沙治沙、植樹造林到培育沙產業(yè)、發(fā)展生態(tài)經濟,創(chuàng)出了一條“以農促林、以副養(yǎng)林、農林并舉、科學發(fā)展”的新路子。
子承父志、世代相傳,守得沙漠變綠洲。40多年來,以“六老漢”為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,矢志不渝、拼搏奉獻,科學治沙、綠色發(fā)展,持之以恒推進治沙造林事業(yè),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8.7萬畝,管護封沙育林育草面積43萬畝,栽植各類沙生苗木6000多萬株,修筑治沙道路100多公里,完成公路鐵路等通道綠化200多公里。
林場治沙人“困難面前不低頭、敢把沙漠變綠洲”的壯舉和治沙成果為干旱荒漠區(qū)防沙治沙創(chuàng)出了一條典型的成功之路,也為改善西部地區(qū)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創(chuàng)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。2019年3月29日,中央宣傳部授予八步沙林場“六老漢”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“時代楷模”稱號。
|